從鄭府出來,李怡直接去了同張超約好的地點。這次她沒有約張超在“乘鶴樓”,畢竟那里消費太高了。
為了節(jié)省時間,李怡直接約他在要看的第一家店鋪門口見面。
她當初給張超提的要求是:要兩層的鋪面,帶院子,院子要大。鋪面的位置不要在富人區(qū),但是周圍環(huán)境一定不可以臟亂差。
她想走親民路線,不準備將菜的定價定的只有富人可以享用,因此餐館的位置不設(shè)在富人區(qū)。
院子大是因為將廚房設(shè)在院子里,避免做菜的油煙影響客人用餐;院子里還要給馬車準備地方,要做一個好餐廳,怎么可以沒有停車位呢!
她們特意從后門進第一家鋪面。
院子很大,格局很規(guī)整,不錯。西面可以做馬廝,南面連著鋪面,東邊可以用做廚房。令李怡驚喜的是,北面還有一個兩層的小樓。
張超雖然不敢盯著李怡,不過注意力一直在她身上,見她后院參觀的差不多了,便將她引入鋪面,介紹:“這里原本是一個客棧,前面是客人用餐的地方,后院住人。位置雖然不算很好,但離“東坊”很近,門口的路也寬。”
“既是客棧,為何后院沒有客房?”
“后院原本是有客房的,原老板一家還住在里面。為了將這里轉(zhuǎn)租出去方便,特意造了圍墻隔斷?!?br/>
難怪院子格局那么方正,“客棧的格局,不適合家人居住吧?”
“沒錯,這就是房子目前難租出去的原因,因為他們家正在重新蓋房子。很多人擔心屋主離自己近會有矛盾?!彼麑⑦@里的缺點也講了出來。
本來很喜歡這里的李怡因為這一點,也猶豫起來,“我們再去看第二家吧?!?br/>
第二家是一個正在營業(yè)的食肆,地里位置甚至比第一家還好,只是內(nèi)里裝飾不怎么樣。墻面斑駁,屋里也不夠明亮,后院雖然大,卻也雜亂不堪。
幾人大致看了一下,便來到食肆二樓,小二立刻熱心的端來茶水。
“這家店開在這里有六十個年頭了,生意一直不好。老板想放棄這行,另行謀生。他定的租金特別低,一年只要八兩銀子,吸引了不少來看房的人,可惜大家一聽說他的要求都走了?!?br/>
這人!做牙行生意做出習慣來了,竟然掉起自己胃口來。李怡不想為難他,但也不希望他今后還用這種方式與自己交流。于是問道:
“他的要求可是留下這里的一些老人?”
“小姐果然聰慧?!崩钼Z氣很淡,卻讓張超心中一驚。“確實是因為這個要求,很多人都不租了??紤]到您現(xiàn)在正缺人手,對您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,所以才帶你來看?!?br/>
李怡暗自考量:
第一家店鋪房租15兩,也算合理。鋪面不需要大修,后院可以改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只是,跟房東家只隔一堵墻,日后恐有諸多麻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