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出所料,今日的詩文題目就是桃花。
而且,張培還特意讓張文山和呂恒作為評委,評判在做這些人的詩詞高低,質量如何。
這也是,他這幾天來想出來的主意。
呂恒和張文山,身居高位,應該是不缺錢的人,而且也不缺名。自己在這兩方面下手,搞不好會讓人覺得反感。
但是,但凡身居高位的人,喜歡別人的恭維,喜歡手掌大權的感覺。這點,從古至今都是如此。
就連皇帝身邊,都缺少不了佞臣,就是這個道理。
讓呂恒和張文山,當這詩詞會的評委,第一可以表現自己對他們二位的尊敬,第二,也很委婉的向在座的各位,表達出了這二人不凡的地位和身份。
看到張文山那先是愣了一下,隨后捋著胡子哈哈大笑的樣子,張培頓時松了一口氣,便知這個安排是非常不錯的。
而呂恒卻是微微笑了笑,看張培的時候,眼里的那一絲明澈的神色,讓張培好一陣心虛。
不過,隨后,看到張文山大人,在呂恒耳邊說了幾句話后,帝師又轉過頭來,看了自己一眼,微微搖頭笑了笑,臉上神色明顯好了許多。
看到這一幕,張培懸著的心,也終于是放了下來。
抬起袖子,擦了擦額頭的冷汗,張培長出一口氣,呼,終于沒事兒了!
雖然不知道,張文山大人,跟帝師說了什么。不過,看樣子,自己的此舉,應該是成功了。
在這幾人說話期間,臺下的學子們,也是揮毫潑墨,文采勃發(fā)。一時間。場中的叫好聲不斷。
而那些個被眾人稱贊的學子們,則是激動的面呈醬紫色,努力的本著臉,做出一副,這首詩我還沒發(fā)揮出全力的樣子。抑制住心中的狂喜,本著臉拱手對眾人笑了笑,道一句承讓。
詩作如同雪花一般,飛到呂恒和張文山面前。
師爺親自呈送上來。神態(tài)恭敬無比。
“江南文風之盛,可是名不虛傳??!”張文山看著這些文采斐然的詩詞,捻著胡子贊嘆一聲,隨手看了一眼手中的一首詩詞后。將這詩詞傳遞給了身旁的呂恒,道:“好詩??!”
呂恒笑了笑,接過來看了一眼,微微笑了笑,點頭道:“的確是好詩!”
詩曰:野桃無主滿山隈,仙客攜樽獨自來。盡月馨香留我醉,每春顏色為誰開。
這首詩乍看之下,似乎有些女子的幽怨情懷。但詩詞的措辭,還是看出了是男人所作。詩人借桃花的芬芳與高雅和不被人發(fā)現,傳遞出了詩人的懷才不遇的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