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清賣了肥皂收了銀子,隨意補(bǔ)充了些糕點紅糖就出城了——全村人都盼著她帶糧食回去呢。
一出城,找了個空曠的路邊,她開始在商城買買買!
興城以種小麥苞谷為主,大多數(shù)吃面食,不過小麥金貴,七里村的人吃的也少,是以這次換米換面的比例差不多。
短短三四天捕的白條魚即便多,但曬干的也有限,好在有存貨,把存貨算上那就多了!
張王兩家搬走了,周家進(jìn)來了,如今的七里村共計十家,馮家、自家沒有賣的,周家原本的泡了水商城不收,臨時曬干的只有十斤。
他家最少,舍不得換精糧,換的粗糧。
商城的粗糧比大米白面貴多了,沈清沒舍得買,好在關(guān)家?guī)砹瞬簧俅旨Z,兩家放在一起吃,她把關(guān)家的粗糧稱了三十斤給周大山,‘換回’的二十斤米面留著自家和關(guān)家吃。
其他人家粗糧是夠吃的,都換的精糧。
沈清的驢車一到,大人孩童全圍了上來!
她揚(yáng)聲喊道:“向中你過來,按照單子上給各家發(fā)糧食!”
直到白花花的大米和白面擺在面前,所有人才有了一丟丟真實感。
沈清真的將糧食換回來了!
周家人的粗糧是提前拿回去的,此刻雖然領(lǐng)不到糧食,但看著熱鬧的場景依然很高興。
之前在十里村的時候,家家戶戶糧食短缺,吃的少他們都擔(dān)心!
如今其他人家有糧食,至少他們不用操心了,只要顧好自家就成。
“洪家五十三斤小魚干,白面五十斤,大米五十六斤;
秦家四十一斤小魚干,白面四十斤,大米四十二斤;
趙家七十七斤小魚干,白面一百斤,大米五十四斤;
.....”
江向中先報別人家,后報的江家本家。
周二山咽了咽口水,朝兩側(cè)的家人問道:“以往不愛吃只能曬干的白條魚,經(jīng)過沈清的手一轉(zhuǎn)換怎么成寶貝了一樣?”